畢竟購買范圍還有受眾市場都已經縮減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曾經主流的生產廠商也已經消失殆盡或者直接轉換了生產方向,現在在專業拍攝方面,除了專業攝像機還有單反相機之外,傳統相機基本都已經被替代,這主要是因為手機等直接搭載攝像頭的拍攝設備成為了生活中的必備物件,但是細細考究,其中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因素。
首先數碼相機的攜帶性雖然優于曾經的很多拍攝產品,但是和手機相比,不僅功能性上單一,同時體積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攜帶數碼相機,還需要單獨攜帶其保護包還有卡包等硬件,雖然總體占用的面積都不大,不過對于用戶來說,既然手機能夠同樣解決問題,那么何必帶上這么一個累贅呢?
其實在真正進入智能機時代之前,系統化的要求還沒有出現,那一階段的相機應用或者說是相機系統還是非常值得借鑒的,畢竟設計語言還有使用模式都得到了固定,能夠很好的滿足市場需求,但是智能機時代的到來開始讓人們感受到了系統定制的好處,對于功能的調整也能夠手動進行的條件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原本為了方便實用的數碼相機反而失去了最大的優勢。
原本數碼相機是替代傳統機械相機還有傻瓜機而生產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經常性的調整參數,大部分的場景下自動模式就能夠處理好畫面所需要的光感還有對比度等參數,即便是需要手動調整大部分也就是對于畫質進行增高降低,使用起來基本不需要教程或者熟悉的階段,但是隨著對相機操作的熟練,人們開始普遍的要求一些操作技術或者是專業化的使用方式,這就使得數碼相機進入了一個最尷尬的境地,原本為了方便推出的功能反而成為了最大的負擔,因為自動化的設計使得數碼相機基本不能夠對參數進行直接的調整,都需要后臺界面進行繁瑣的設置,這就使得很多用戶體驗的感受還不如智能手機的拍攝效果,雖然當時手機的拍攝像素還不高,但是在功能性上的滿足度卻要更高一些,也就是的數碼相機逐漸開始沒落。
現在市面上能夠看到的數碼相機品牌多半都是為了滿足小部分的市場需求而推出的,而且基本上沒有小廠商參與其中,多半都是大型廠商的附屬產品,也有一些廠商另辟蹊徑,比如卡西歐專門產出的高端數碼相機,走的是奢侈品風格,雖然價格并不高,但是在設計款式還有性能上的確比較方便并且美觀,所以也有一部分固定的受眾愿意購買其產品,當然在目前來說其性能仍舊是不夠用的,所以手機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這一產品。
另外就是數碼相機本身使用的技術還是比較傳統的,當我們使用電池進行供電的時候,續航也是一個大問題,傳統的五號電池一般只能夠支撐一兩小時的拍攝,而使用充電電池之后,也難以維持長久的拍攝,所以后來才會讓人們逐漸的轉入到手機的使用當中,畢竟專業的拍照模式使用之下,數碼相機就完全不具有優勢了,曾經諾基亞推出的專門的專業拍攝模式,讓單反行業都一度產生了危機感,雖然目前來說在像素方面仍舊無法和專業相機比擬,但是手機的確已經成為了非專業攝影當中最為常見的工具,甚至也有很多攝影比賽專門要求使用工具是手機,這也說明了在拍攝方面,專門的拍攝相機甚至已經無法在性能上和手機比較,當然便攜性能還有功能的機種本身就是手機的特點之一,未來的數碼相機雖然還能夠維持一小部分的市場,但是可能并不會再以硬件的形式出現,而是完全的并入到其他設備當中,比如手機或者是具有攝像頭的其他硬件,而在攝影行業當中能夠持續發展的還是專門應用于不同領域的相機,包括運動相機、動態相機等種類,當然這些主要還是面向有志于攝影領域的專業人士。
拍攝技術的提升還有硬件設備的升級都是現在的人們選擇其他硬件的原因所在,不過數碼相機的確是在技術上開始略顯頹勢,就比如在其中用作存儲設備的sd卡現在都已經開始逐漸退出存儲市場,雖然也保留了一部分的產品應用,但是總體上來說都屬于夕陽產業,所以數碼相機本身也會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畢竟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它成功的替代了傳統相機,幫助人們在一個進步的過程中尋找到了攝影行業的發展方向。
未來的攝影本身就回歸入到高端應用的范疇里面,所以應對于低端市場的功能整合肯定是必要的,所以攝影使用手機也就不再是一個新鮮的狀況,甚至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必要行為,集合了大部分常見功能的技術設備,從科技角度來說就是人的身體的媒介延伸。其實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也是攝影技術在清晰度還有成像質量上飛速進展的年份,從曾經的二百萬像素到今天原畫質全畫幅相機也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對于相機本身來說,硬件的承載力也要求其必須經歷一個換新的過程,才能夠適應新環境下的科技性的需求。